中華滋根協會

中華滋根協會
臺北郵政
23-52號信箱
匯款帳戶:
「中華滋根協會」
1. 華南銀行帳號
154-10-000145-7;
2. 郵政劃撥帳號
15984346 

 

回首頁

關於滋根

滋根動態

滋根項目

滋根文選

大陸通訊

歡迎留言

 

 

 

 

 

 

 

 

 

  »   滋根文選   22/08/2011 10:31 李正龍:陪同滋根會員到方祥的見聞

——暑假雷山之旅系列     李正龍

 2004713日)
 
前言

根據總部反饋到滋根雷山辦公室來的資訊表明,2004620日和625日幾天內將有三批分別從美國、臺灣、香港的滋根人士(朋友)到雷山方祥地區視察。爲了讓這些國際人士(朋友)安全進出,滋根雷山辦公室於2004618日特別召開了一個接待交代會議。會議明確了李世民負責接待625日來的香港“媽媽團”(香港);624日至628日楊芳負責陪同利碧琳老師(美國)到方祥毛坪,其間順便接待香港“媽媽團”一行;621日至623日李正龍負責陪同黃淑慎、林聖芬、楊小定、陳念萱、、謝春德一行(臺灣)到方祥各個學校。

.到達雷山

620日下午6時左右,利碧琳老師一行(美國)和楊小定一行(臺灣)都到達雷山。住在華都賓館。

. 我們小心翼翼地乘車離開雷山朝方祥方向悄然而去……

621日上午8時,天空中彌漫著濃濃的白霧,把整個雷山縣城籠罩得似夢如仙的抽象畫裏。爲了不驚動還沈浸在白霧裏、盡情享受清晨洗禮的人們,我們小心翼翼地乘車離開雷山朝方祥方向悄然而去……

一路上所見到的除了山水還是山水,除了綠色還是綠色。山,高而不奇,大而不怪;疊疊層層,蒼蒼莽莽,延綿千里!記得有一次一個外地朋友問我:“雷公山真的很高很大嗎?”我回答:“只要你進入雷公山裏,才突然發現自己是多麽的渺小。”水,剛才見了一條不知從何而來,又去何方的,潺潺的溪流;現在又看到直瀉而下的瀑布,似乎這裏每一寸土地裏都有永遠流不完的生命之源——水。每處的水都是清澈見底,捧上喝一口,清涼甘甜,舒暢極了。很多外地遊客到了這裏,都爭先恐後地拿出自己的、能夠盛水的器具去裝水,帶回去享用。綠色,是雷公山的輪廓,是雷公山的生命,是雷公山的主旋律!置身於此,感歎生命如此的美……

. 抵達第一個目的地——方祥民族小學

中午11時左右,我們抵達第一個目的地——方祥民族小學(附中)。方祥民族小學(附中)是方祥鄉唯一的一個中心小學含附設初中,全校共有498名學生(含初中生),生源全部來自方祥鄉轄區內十個自然村寨;有13個教學班級;教職員工共29人(含2名女生輔導員)。該校的教學樓、學生住宿樓、老師住宿樓等設施均爲木質結構2層樓房。除了1979年修建成且投入使用的大教學樓外,其他樓房都是1979年以前修建的,最早修建的一棟樓房爲1950年,現在還在使用。這些樓房均歷經多次搬遷(拆裝),都列入危房行列。

通過幾道攔路酒後,方可進入方祥民族小學(附中)的校園裏。在李俊校長的帶領下,我們觀看了該校的周圍環境衛生。並且進行了簡易的捐贈體育器材儀式——開球儀式。此“開球儀式”是由方祥民族小學(附中)校長李俊和臺灣滋根代表林聖森先生在該校的球場進行籃球比賽中象徵友好的動作之一——爭球。他倆在滋根女生輔導員楊昌英老師向二人頭頂上方抛球後進行的。此次臺灣滋根共捐贈給方祥民族小學(附中)籃球2個,羽毛球拍2副,羽毛球1筒,乒乓球2副,跳繩6條折合人民幣372元。

中午12時,我們回到李春美同學家吃中餐。按照計劃,在農戶家進餐每人需付給戶主10元人民幣。臺灣滋根7個人,應該付給戶主70元人民幣(此用餐費到雷山後交給我轉交給戶主)。

. 大約一個小時以後我們才爬到陡寨小學

在李春美同學家吃中餐結束後,我們又向方祥的另一個村小學——陡寨小學走去。

大約一個小時以後我們才爬到陡寨小學。陡寨,的確很陡,全村200多戶依附在坡度大約爲60°的偏東南方向的斜坡上。陡寨村小學則坐落在該村的村腳地勢稍微平緩的,又靠近球場的道路下側。全校學生有32名,教師2人,2個教學班級。名爲學校,實際上是一棟又矮又小,共24間的老式民房。每個教室十多個學生就顯得非常擁擠了,並且教室光線極暗,很不利於讀書寫字。

雖然辦學條件簡陋,但是臺灣滋根的老師們卻興致很高。陳念螢老師和黃老師分別在一、二年級教小學生們唱民歌《茉莉花》。令我感動的是,在二位老師採用多鼓勵、互動、參與式的教學方法下,這些小學生顯得非常活躍和主動,居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學會唱了民歌《茉莉花》。過後,臺灣滋根捐贈給陡寨小學籃球2個,羽毛球拍2副,羽毛球1筒,跳繩4條,口琴35把,折合人民幣762元。

. 下午4時許,我們才離開陡寨回到方祥民族小學

下午4時許,我們才離開陡寨回到方祥民族小學。晚餐在方祥民族小學滋根女生輔導員李正敏老師家吃。晚上8時,在方祥民族小學校園內的球場觀看了民族特色班彙報式演出。大家被民族特色班學員們的精彩表演所折服,不時傳出陣陣掌聲,直叫好!其間他們還特邀臺灣滋根的老師們表演節目《阿里山的姑娘》,把節目推向高潮;最後民族特色班學員邀請大家一起來跳蘆笙舞、合影留念,氣氛非常熱烈……當晚臺灣滋根老師們在方祥婦女中心住宿。

622日早上,雨下得很大。我于上午7時準時到達方祥民族小學(附中),等楊小定老師她們吃早餐結束後,于上午8時在方祥民族小學(附中)初三班教室召開滋根、學校老師和學生代表三方座談會。

大家就“在不污染環境的情況下,怎樣挖掘、傳承、利用和開發民間藝術珍品”主題座談會。在會上,楊小定老師肯定了學校手工和繪畫班所取得的成績;同時還建議“能否開辦一個木工班?”她說,動手對激發大腦的思維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目前的手工班(刺繡班)只針對女生,男生也應該得到這方面的鍛煉。黃老師指出,手工製作的材料最好使用環保方面的材料,如稻草、藤、樹的枝、葉、莖、皮等等;且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保持原汁原味,這樣才有市場。陳念螢老師說,挖掘民間藝術珍品最好的方法應該是,把村裏的老人(如老奶奶、老媽媽或者老公公)請來課堂手把手地教,讓孩子們體會和得到真正民族民間藝術珍品的製作技術,才有利於更好地傳承、利用和開發民族民間藝術珍品。李俊校長說,我校在倆位滋根女生輔導員(李正敏、楊昌英)開展的女生刺繡班以來,不僅讓她們(指女生)對本民族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利用和開發,同時大大調動了女生的學習興趣,改善了以往女生厭學、輟學現象。我殷切地希望,在這一方面繼續得到滋根的大力資助,最好讓全校男女生都有動手的機會。

座談會結束後,滋根老師有的跟學生交談、有的跟學校老師交流教學經驗、有的教學生唱歌、有的觀看學生作品或者老師作品,氣氛非常活躍、融洽。

中午11時,我們離開方祥去雀鳥小學。熱情好客的師生們前來歡送我們,久久不肯離去……

. 我們來到了方祥鄉海拔最高的村寨——雀鳥村

 半個小時以後,我們來到了方祥鄉海拔最高的村寨——雀鳥村。雀鳥村全村200多戶分散坐落在坡度大約爲40°坐北朝南的大斜坡上,民居清一色是苗族傳統的吊腳樓。因爲地處高山冷水和受到小森林氣候的影響,雀鳥村雖然人均耕地0.815畝,但人年均産糧才175公斤稻穀,因而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處在缺糧狀態。

雀鳥小學是一所村級完小,全校有6個教學班,149名學生(其中女生71人,在滋根資助以前全村只有3個女孩讀書),6名教師。現在的雀鳥小學教學樓是滋根基金會援建,於19969月修成投入使用。當時不考慮風災問題,因而修建在迎風口上。投入使用至今雖然才8年,但主體樓房已嚴重變形,特別是屋頂上的瓦片多次被風吹落到地下。李健校長介紹說,在學校的努力爭取下,已獲得國家義務教育危房改造工程款21萬元人民幣。但上級主管部門聲明,獲得此專案款項校所在地必須通公路、通水和通電;建房所佔用的地由學校所在地自行解決,此款項不包含征地費。如學校所在地不能解決征地問題,則轉移專案款項到能解決征地問題的其他鄉鎮學校去。李健校長說,爲了早日落實此專案,曾經多次向滋根提出資助征地費用的申請。其間,我們還特意去看了新教學樓開工現場。見到新教學樓早已奠基,且基腳已挖成,下一步就要澆注和固化基腳了;按照合同規定在十月份交付使用。此次到雀鳥小學臺灣滋根贈送給他們籃球2個,羽毛球拍2副,羽毛球1筒,乒乓球1副,跳繩4條,折合人民幣160元。

在楊小蘭家吃過中餐後,我們又匆匆離開雀鳥,趕路前往毛坪小學去。

. 下午6時許,我們來到了毛坪村

下午6時許,我們來到了毛坪村。毛坪村是方祥鄉最爲邊遠的一個行政村,位於距離方祥鄉政府26公里的西南方向上。全村207戶分散成4個小寨靠小河依次而建。

雖然離天黑還沒有兩個多小時,但是由於天上佈滿著、直壓到屋頂上來的、凝重的、灰黑色的雨雲,同時還夾雜著晾絲絲的晚風,因而給人一種天色就要黑了的錯覺。天儘管如此,也擋不住毛坪村村民那樸實的熱情、大方、好客情懷,前呼後擁地把我們團團圍住,問長問短的,浩浩蕩蕩地向婦女中心走去……
我們在毛坪婦女中心和毛坪村婦女一起共進晚餐。過後我才知道,晚餐中所有菜和飯都是毛坪村婦女們各自從自己家裏拿出最好、一般家裏捨不得吃的來。不管怎麽樣,我對她們的這種團隊精神折服了——因爲她們是不招自來啊!
後記
通過這次陪同,我從她們身上學會了很多知識,比如與人溝通的方法、多轉變位置看待同一件事、對環保再深層次的認識、再次對老人潛在能量的重新認識、知道發展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物品的潛在市場空間是很大……
 
標籤:
滋根之旅2004  

上一頁:李渝:被遺忘的族類 下一頁:許可:“兩免一補”的政策和滋根助學金專案的調整



新增回應  
回應人 *
Email:
回應內容 *
驗證碼 Captcha  Please enable cookie for this site! *
(只有站長可以看到秘密留言)  
 
    

組織執掌

滋根大事記

組織章程

會費及捐款